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全过程工程咨询作为工程咨询企业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对新型综合性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本文旨在探讨服务新质生产力与加强面向全咨的新型综合性人才队伍建设的内在联系,分析当前全过程工程咨询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工程咨询企业高效服务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引言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同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正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
工程咨询服务于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属于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工程咨询行业管理办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7年第9号令。]指出:全过程工程咨询(以下简称全咨)是指“通过多种服务方式的组合,为建设项目提供局部或整体解决方案以及管理服务”。其中,服务方式的组合是核心,而管理服务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传统的单项咨询服务相比,全咨服务在组织方式和管理模式上实现了创新,具有更为丰富的咨询服务效能与价值。作为联接科技与产业、创新与实践的桥梁,全咨在加强科技创新、保障国防安全、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为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面向全咨的新型综合性人才队伍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基础研究和创新能力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高水平和国际化人才缺乏、培养机制不健全、市场化竞争激烈等。加强面向全咨的新型综合性人才队伍建设,有助于高质量服务新质生产力,推进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新型综合性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特征
当前,我国面向全咨业务的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体现出高度专业化和复合型的特征,以及强调跨界整合、团队协作、创新能力、国际视野、持续学习和自我能力提升等方面。这些特征反映了面向全咨业务的企业高质量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是企业面向全咨发展的新型综合性人才队伍建设的新特征,其具体含义如下:
(一)全咨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呈现复合趋势
全咨涉及建设专业领域多学科知识,包括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造价咨询及项目管理等多方面,要求人才具备广泛、深厚的专业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为客户提供全面、精准、高效的咨询服务。随着工程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全咨企业需要积极引进和培养通晓各类工程知识和新技术的专业人才。
(二)全咨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突出跨界能力
全咨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突出之处在于其重视跨界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要求人才打破传统专业领域的界限,具备跨越不同领域的技术、管理和沟通能力,有效整合多领域知识,解决复杂问题。全咨企业重视培养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鼓励员工跨部门协作,促进知识共享与创新。通过培养跨界能力,使人才队伍更好地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具备更强的竞争优势,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三)全咨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彰显协同联合
由于咨询项目通常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和多个实施环节,需要不同专业背景员工的共同协作才能完成高质量的咨询任务。因此,企业需要员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且能够与其他团队成员有效协同配合,共同推进项目的正常进展。
(四)全咨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强调创新优势
随着工程咨询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工程技术的持续进步,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人才价值的重要方面。为适应多变的市场和客户需求,全咨企业的人才队伍需要更为强大的创新能力,企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机制等方面也要加强创新。
(五)全咨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凸显国际水准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咨企业面临更多的国际市场竞争和合作,要求人才队伍必须具备高标准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协作等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需求,把握国际市场动态和趋势,在国际化竞争中占据优势。
(六)全咨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注重自我提升
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全咨企业需要员工具备持续学习和适应变化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习惯,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和内容,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以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三、加强新型综合性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全咨新型综合性人才队伍建设,是全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加强新型综合性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全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全咨业务涉及多个领域和专业知识,涵盖了项目规划、决策、设计、施工等多个阶段,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能力,新型综合性人才队伍是全咨企业提供高质量、全方位咨询服务的基石。通过加强新型综合性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一支具备多样化技能和知识的咨询服务团队,有助于全面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加强新型综合性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全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全咨领域,技术创新和业务模式的创新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打造自身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过程。新型综合性人才具备跨学科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不断探索新的解决方案和方法,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加强新型综合性人才队伍建设,在提升服务能力同时,也必将全面推进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新型综合性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工程咨询企业核心价值提升的根本路径
新型综合性人才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能够准确把握客户需求,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加强新型综合性人才队伍建设,可以有效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赢得客户信任,实现客户价值。同时,也会持续传播自身品牌,树立企业的良好口碑,提高客户粘性,促进企业彰显核心价值观。
(四)加强新型综合性人才队伍建设是全咨企业加快构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新型综合性人才队伍具备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工程经济及工程法规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是推动全咨领域技术突破、创新和升级的关键力量。新型综合性人才在提升自身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同时,也为新产业、新模式和新动能等新质生产力的涌现提供了有力支撑,有助于全咨企业建立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新型生产关系,进一步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四、加强新型综合性人才队伍建设的举措
新质生产力发展对面向全咨的新型综合性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当前全资企业人才队伍存在着综合性人才稀缺、培养机制不健全、实践经验不丰富、人才流动不合理、缺乏国际化视野等诸多问题。全咨企业要坚持把人才资源开发摆在优先位置,紧紧抓住引、育、用、留等重点环节,围绕行业紧缺人才、高端人才,多角度、全方位搭建人才建设培养平台,提高人才培育的精准度,大力推进面向全咨的新型综合性人才队伍建设。
(一)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吸引优秀人才
拓宽选人用人视角,丰富人才引进渠道,聚焦全咨行业发展趋势,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吸引国内外具有丰富经验和技术背景的科技人才,为全咨人才队伍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二)完善教育培养体系,培育新型劳动者队伍
建议高等院校设置全咨专业,强化课程体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性、跨阶段、一体化咨询服务能力,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加强产学研用相结合,强化校企合作,协同制定培养计划,共享教育资源,培养兼具技术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综合性工科人才,推动教育、科研和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有效贯通和融合发展。鼓励和支持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全咨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构建工程咨询企业科学、系统和动态的分层分类培训体系,有效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水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持续优化人才结构
加强培养跨学科、跨领域的人才,探索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优秀工程师培养体系,包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及具备跨学科知识和复合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注重培育领军人才,在重大项目实施、重大政策研究中,锻造具备战略眼光和创新思维的领军人才队伍,着力打造工程咨询行业的拔尖创新人才。
(四)完善竞争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完善管理、技术双序列岗位管理体系,优化各类岗位纵向晋升、横向流动的转换机制,为青年创新人才的职业发展和晋升搭建通道。建立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竞争的选拔机制,让真正有能力、有水平的专业人才在全咨领域发挥关键作用,让工程咨询事业“后继有人”。灵活开展形式多样的中长期激励,建立以能力、业绩和贡献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和绩效考核机制,使人才的贡献与收益相匹配,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评价机制,让优秀人才得到应有的待遇和尊重。
(五)创新优秀企业文化,打造干事创业平台
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创新起主导作用。全咨企业要积极打造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组织,培育创新文化,倡导创新意识,突出创新驱动,遵从创新规律,包容创新风险,在研发投入、人员配备、保障措施等方面对创新工作和实践给予重点支持。促进成果转化,提高创新研发投入产出效率。注重创新贡献,健全科学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鼓励行业人才大胆实践、创新创造,让企业成为干事创业的平台。
(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人才国际化水平
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工程咨询领域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提升我国工程咨询人才队伍的国际化水平。通过举办国际研讨会、参与国际项目、参加国际行业会议等方式,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提升我国全咨行业的国际影响力。
(七)持续构建学习组织,增强人才专业程度
鼓励并支持全咨人才主动学习,定期参加专业培训及研讨,提升自身能力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同时,企业应为全咨新型综合性人才提供明确的职业晋升通道,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还可以从政策层面鼓励学习,如提供专项培养资金、设立研究课题等,推动新型综合性人才队伍建设的进程,提高人才队伍的专业化程度。
五、结束语
服务新质生产力是全咨企业的重要任务,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新型综合性人才队伍建设既是打造和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完善培养体系、明确培养目标、优化人才结构、培育创新文化、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国际合作以及强化持续学习机制,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全咨企业新型综合性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为全咨企业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强的基础和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