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从2.24日开始,北京北咨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陆续推出《北咨说|京津冀协同发展系列专题》,述说十年来产业、交通、生态等重点领域的协同发展成效,研提未来落实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相关建议,一起来看看吧!
上世纪80年代,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伴随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而提出,但长期以来更多停留在概念层面,实质推动缓慢。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区域一体化进程进入快车道,京张高铁、京雄高速等一系列跨区域重大项目建成投用,标志着区域实质性合作持续深化,引领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跨区域重大项目既是消除区域壁垒、推动要素充分流动的基础保障,也是各方协同协作的重点难点。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的重要节点,回望来路、展望去路,如何更加有力有效推动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还值得进一步关注。
表1 京津冀一体化历史进程
一、新突破新成效
京津冀跨区域重大项目主要指建设范围跨越省(市)行政边界,或需双方或多方共同推进建设的重大项目,其中既包括铁路、高速、河道等线性工程,也包括产业承接平台等共建项目。针对具体交通、生态、产业等领域重大项目,已经形成了由部委牵头、属地参与的规划协同机制,分头组织、定期协商的协调推进机制,以及平台化统筹、项目化推进的建设运营机制。京津冀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统筹,有效整合了政府部门、央地平台、社会主体等多方力量,有力推进了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改革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有益探索。
“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成型。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模大、覆盖广、与国铁网衔接紧密,但又投资大、周期长、回报低,按照规划到2030年需新建23条、总里程达3400公里城际铁路线。围绕城际铁路建设,京津冀与国铁“三地四方”共同组建城际公司平台,探索城际铁路“轨道+土地”综合开发模式,城际公司依托具体项目线路,吸引社会投资人成立项目公司,统筹负责项目资本金筹集,并利用沿线土地综合开发的收益来反哺铁路建设和运营。随着京津城际延伸线、京唐城际、京雄城际、津兴城际等建成通车,京津冀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铁路1.5小时通达。京冀两地合力推动首条跨省域城市轨道交通线建设,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由京冀两地合资公司组织,政府层面建立高效沟通协调机制,及时解决项目建设问题,有效推进了平谷线全面启动建设。
图1 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示意图
图2 城际铁路公司项目运作模式
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永定河被誉为北京的“母亲河”,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永定河开启了流域综合治理新实践。为统筹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组建了部省协调领导小组,京津冀晋和中交集团“四地五方”联合成立永定河流域公司,打造统筹运作平台,坚持区域服从流域,打破区域行业壁垒,统筹永定河流域的全过程治理,构建了流域统筹、区域协同、部门联动的治理格局,并按照一地一策,推动一系列项目实施,沿岸地下水和生态环境快速恢复。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也成为京津冀生态领域率先突破的重大标志性工程,形成流域治理“永定河模式”。同时京津冀重点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持续完善,水源上游潮河、白河、滦河、永定河流域生态补偿实现全覆盖,有力推动了一批生态治理修复项目实施。
图3永定河流域治理运作模式
产业平台共建深入推进。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是京津冀四大战略合作功能区之一,围绕示范区建设京冀两地全方位深入合作模式,坚持重大问题共商共管,重要规划共编共绘,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优质产业共推共引,营商环境共创共造,十年来示范区累计实施270个亿元以上京津重大项目。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是临空经济区的重要部分,其筹建由京冀两省市高位统筹,两地组建“一个机构”共商共建,实施层面按照“三方参与、一个平台”做好高效运营管理,并共同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联合开展招商活动,成功打造全国首个跨省市综合保税区。中关村积极探索产业链协同创新、技术品牌服务输出等模式,打造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等一批协同平台,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超1万家。
二、新问题新形势
着眼当前,十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从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部分领域还存在薄弱环节,部分跨区域重大项目还面临政策支撑难、资金投入难、组织实施难和利益平衡难等问题,如城际铁路融资渠道相对单一,规划实现率偏低,流域一体化治理投入回报机制尚不完善,创新链产业链不协调,部分产业平台同质化竞争,京津冀防汛方面还存在的短板和弱项,这都需要进一步建立平等互利、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协同推进工作机制。
放眼未来,随着京津冀协同跨入下一个十年,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加快形成,各项工作需及时对标对表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要求,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联合谋划实施新一批跨区域、跨行业、综合性重大工程项目,形成压茬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良好态势,促进优质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走深走实,支撑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加速建设。
三、构建更加紧密的跨区域重大项目协同推进机制
一是针对性破解跨区域重大项目瓶颈制约。破解城际铁路项目融资运营困难,着力提升京津冀城际铁路项目投融资和管理运营水平,加大城际铁路建设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创新融资渠道,细化城际铁路沿线土地综合开发细则,联合推进站点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大力发展站区经济,引导和推动产业链关联发展,推动市郊铁路延伸服务环京通勤。完善流域协同治理机制和公司化治理模式,加快建立稳定的流域治理投资收益回报机制,落实政府购买生态服务机制,推动流域公司实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加快落实永定河治理总体方案修编方案,进一步完善全流域治理项目协调机制,完善覆盖京津冀“六河五湖”的跨区域治理协调机制。进一步推动京津冀产业精准协同,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京津冀产业链,促进节点城市产业圈强链补链,加快制定京津冀产业地图,分领域、分行业制定产业承接平台建设发展和功能承接方案,通过规划引导、分类指导,推动产业跨区域精准布局。
二是系统性提升跨区域重大项目协调机制。细化“一张图”规划,依据灾后重建、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的规划方案,结合三地“十四五”后半程工作实际,提前谋划“十五五”前期工作,细化制定实施性方案,推动规划“蓝图”转化为重大项目“施工图”。强化“一盘棋”组织,进一步加强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的组织调度,提高政府部门调度协商层级,完善行政部门、行业组织、市场化平台等多层次的协调推进体系,充分发挥行会、协会等组织沟通、协商、协调作用。确保“一个表”建设,针对跨区域重大项目制定共同进度“时间表”,强化项目推进的精准性和约束性,三地按照约定时限,倒排工期,倒排项目建设涉及的用地、用水、用能等审批时限,争取跨区域项目的同步建设、同步完工、同步投用。